我国EL测试仪能源战略初步探讨和建议

我国EL测试仪能源战略初步探讨和建议

近一时期,绿色发展、用能成本等EL测试仪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切,能源战略必须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统筹考虑,将与社会各个领域、行业各个环节以及各个市场主体发生更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能源领域的战略谋划、政策制定、市场机制、规划审批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更加统一协调。

首先,深化推进EL测试仪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能源战略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二十年,以粗放的能源供应满足刚性的能源需求是这一阶段能源发展最突出的特征,“保供应”是能源领域的硬任务。今后我国能源发展应向“求效率”方向转变,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我国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上百年,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势必被极大地压缩,遭受一定程度的战略遏制也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能源“革命”向深处推进,如何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能源战略,是具有高度紧迫性和复杂性的工作。从经济周期理论的普遍适用性来看,经济繁荣期过后将出现供给侧过剩,能源领域也难以避免。未来我国能源战略一定是紧抓“以需求为导向”这个牛鼻子,深化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重视用户侧用能权和参与权,充分释放需求侧动力,形成供需互动、提质增效的局面,尤其要避免新兴能源业态走“以补贴为导向”的发展老路,出现新的潜在过剩产能。

第二,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是当前EL测试仪能源战略制定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从近年来传统能源产业发展及行业内外的探讨来看,能源领域体制机制的不协调和不顺畅是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是根本出路。另一方面,新时代下如何培育能源新业态尤为值得注意,如何实现不同行业与能源领域管理职能的有效协同或者整合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以当前火热的大数据为例,美国早已通过其能源部门下设的能源信息署(EIA)进行能源“大数据”汇总处理,员工超过600人。而我国的能源行业信息统计分布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以及部分大型国有支柱企业中,能源大数据尚不具备体制基础。未来,对能源数据壁垒的认识有必要从“行业护城河”向“行业催化剂”转变,而以统一能源数据的独立处理为核心职能的能源信息机构将是最基础的一环。再比如建筑节能领域等,都需要实现管理、标准和技术等一系列的跨界融合。

第三,着眼本土能源安全,谋划长远,坚定推进能源颠覆性技术研发创新,布局国家能源实验室,力争引领世界能源技术和产业格局发展方向。着力推进以核聚变、天然气水合物、氢能为代表的颠覆性能源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另外,提前布局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整合产业、研究、政府资源,打造创新集群,弥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中间衔接问题,实现能源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

第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打造能源命运共同体,对外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提供国际制度等公共产品、推进能源-人民币金融体系,对内加强统一协调、不断提升能源企业实力。首先,能源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建设大量能源基础设施,涉及的能源供应国、过境国和需求国利益诉求各有不同,经常难以协调,导致项目悬而不决。同时,我国国际能源合作多以双边方式为主,且大多依托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优势对外投资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启动后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反而成为合作方的博弈筹码,不乏项目搁置和资金浪费等现象。在此背景下,我国有必要更积极融入IEA等国际组织,参与能源宪章条约规则制定,并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为契机构建和完善以我国为主导的地区多边协调组织,更加重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谈判平台、纠纷解决机制等国际能源合作规则公共产品的提供,推动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市场,扩大能源投资贸易人民币计价。此外,从中兴、华为以及联合石化等事件不难看出,法律法规、商务规则、政治变动、汇率波动、环保约束、合同签订以及公共关系等风险已经充分暴露,我国能源企业作为“走出去”的实施主体必须更加重视软实力的提升。尤其当前全球市场需求不足,政治风向右转,我国能源企业有必要在经营理念上以国际市场通用规则和商务为导向把握市场机遇、规避各类风险,紧抓目标国家发展诉求、形成地区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单一企业由于实力和专业限制,必然难以兼顾方方面面,不能形成合力。能源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应着眼大国外交,以国际能源合作专门管理部门实现各部委统筹协调,对能源企业“走出去”给予综合指导和监管。

未来,我国EL测试仪能源战略以寻求高质量发展、服务新能源业态生态圈和推进国际能源合作等为核心目标,更加协调统一、透明顺畅的管理机制是重要前基础,参照生态环境部的组建初衷,可以在条件成熟、适当时机考虑将其他部委和司局的相关职能与国家能源局整合,打破能源品种壁垒、理顺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促进能源战略更好地落地实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更多阅读

返回全部新闻